![]() 黄江之畔,红土情深。走进海丰县赤山村,红色遗址陈述峥嵘岁月,绿色田园飘来芭乐清香,白墙黛瓦的村舍间笑语盈盈。作为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培育村,这里正以“红”为魂、以“绿”为基、以“实”为本,铺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生动图景。 脚下的路宽了,心里的光亮了。赤山村用“三个一些”筹资法,筹集300万元,换来5公里硬底化道路和150盏太阳能路灯,6米宽的主干道让农产品运得出、游客进得来。 赤山村民 : 现在的赤山村变化很大,以前的路坑坑洼洼,现在的车可以直接开到田头,芭乐也不愁卖了。 污水横流成往事,“方便”之事更方便。全村12个自然村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,632户无害化厕所连起民生幸福线。幸福食堂里,老年人围坐用餐;翻新的赤山小学里,800名学生书声琅琅——这些“小切口”,解决了群众“大民生”。 赤山村党总支书记 卓荣武 : 我们始终想着村民最盼啥,我们先干啥。路通了、水净了、学有位、老有养这些事看着小,却是家家户户的心头事。现在走在路上,村民跟你打招呼都更亲热,这就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给咱村带来的凝聚力。 产业旺,乡村兴。“赤山三铺”合作社带领村民种出250亩清甜芭乐,800亩甘薯、2500亩水稻连成绿色海洋,年总产值超200万元。而红色资源更成了“聚宝盆”,修缮后的赤山人民礼堂、陈列馆串起研学路线,强村公司一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,村集体经济从19万元跃升至50.47万元。 赤山村党总支书记 卓荣武 : 我们赤山的红是骨子里的,我们的绿是地里长出来的。把红色研学和绿色农产品绑在一起,游客来了学精神、带特产,村民的腰包鼓了,村集体也有了钱办更多事,这才是可持续的振兴路。 颜值高了,人气旺了。150栋农房换上“新衣裳”,1400株树苗织就绿网,8个“四小园”点缀房前屋后。常住人口近4000人的赤山,正用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,留住乡愁,引来游人。 赤山村民 : 现在村里比城里要好,然后比城里还舒服,环境也变漂亮了。外出打工的都回来好几户了。现在吃了晚饭后去广场、公园散步运动都是非常舒服的。 从基础设施到产业造血,从环境蝶变到民心凝聚,赤山村的“红”,是革命精神的传承;赤山村的“兴”,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生动答卷。这里的故事证明:乡村振兴,既要守好底色,更要激活亮色,方能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。 |
站务QQ:739378638 Email:739378638@qq.com
声明: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,无商业用途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,谢谢!
Copyright ©2022 汕尾人之家(https://www.516600.com.cn/)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